霓式地震仪研制成功80周年纪念活动暨
复制展品捐赠仪式在重庆自然博物馆隆重举行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来源:重庆市地震局信息中心(应急服务中心) 发布日期:2023-10-26 09:20 浏览量:1427 打印本页

2023年10月20日,由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委员会、重庆市地震局主办,重庆自然博物馆承办的“霓式地震仪研制成功80周年纪念活动暨复制展品捐赠仪式”在重庆自然博物馆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地质楼隆重举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三级职员、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张东宁台长,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副研究员、办公室王红强副主任,重庆市文旅委冯宇亮总经济师,重庆市地震局王立军副局长,北碚区应急管理局周巡友副局长、重庆自然博物馆高碧春馆长、赖东副馆长以及北碚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状元小学、北碚区城乡文化建设促进会等社会各界相关单位出席活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科普作家、李善邦的儿子李建荣先生为此次纪念活动的特邀嘉宾。

当天,嘉宾们参观了旧址陈列馆,高碧春馆长向大家介绍了霓式地震仪在北碚研制的历史情况。并表示:“在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北碚所址举行霓式地震仪研制成功80周年纪念活动暨复制展品捐赠仪式,旨在传承地震科学之历史、弘扬地震前辈科学救国之精神,推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王立军副局长指出:“北碚地震台诞生于抗战,在战时的烽火中坚持观测,是当时整个亚洲为数不多的几个地震台之一。北碚地震台的开创性工作,在中国近代地震科学发展史上举足轻重。复制霓式地震仪并在北碚地震台原址安放,为展现历史风貌、重塑科学精神具有积极意义。”冯宇亮总经济师提出:“应充分发挥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作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据悉,霓式地震仪是中国近代地震科学先驱李善邦于抗战时期在中央地质调查所第一办公大楼历时三年研制完成的中国人自制的第一台机械式地震仪,该地震仪于1943年5月投入观测,6月21日清晨记录到成都附近5级左右地震,10月22日,正式发出第一期地震观测报告,标志着中国地震仪器的研制和地震学的研究跨入了新纪元。

霓式地震仪的诞生使北碚地震台成为抗战时期远东地区唯一一个还在观测的地震台,是连接北京鹫峰地震台、南京水晶台地震台的纽带,在中国现代早期地震科学的历史上占有重要一席。

作为中国现代自制地震仪的开端,霓式地震仪诞生至今已经整整八十年的光阴。为缅怀李善邦先生苦苦求索的科学精神,也为了让广大公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北碚地震台与霓式地震仪的故事,李善邦先生的儿女促成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防灾科技学院,根据霓式地震仪留存的珍贵照片,按1:1比例还原制作了霓式地震仪复原展品,并捐赠给了重庆自然博物馆,以供展示利用、弘扬科学家精神。

在捐赠仪式上,高碧春馆长向李建荣先生颁发了展品捐赠证书,赖东副馆长向复制人防灾科技学院创新创业中心主任高强团队颁发了证书。这件珍贵的“霓式地震仪”复制展品按照八十年前在中央地质调查所北碚旧址的放置原点,陈列在李善邦先生办公室内,将向广大公众展现老一辈科学家们研精覃思、臻于至善的科学精神。

活动最后,李建荣先生与高强主任分别作了题为《北碚——霓式地震仪的诞生故事》和《跨越时空的对话:霓氏地震仪复原的尝试与思考》两场精彩讲座,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李善邦与霓式地震仪的故事,霓式地震仪的测动原理和制作过程,以及地震学家的爱国报国、开创进取、求真务实精神。

(供稿:重庆自然博物馆 重庆市地震局信息中心)